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硬化体会

  提要: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硬化的3点体会:和血柔肝贯彻始终;分期不同,用药不同;兼用它法,助活血之效。

  关键词:活血化瘀;肝硬化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多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硬化,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自己的体会总结如下:

1、和血柔肝贯彻始终

祖国医学对活血化瘀法大致可分为和血、活血、破血三类。和血药具有养血、和血脉作用;活血药具有活血、行血、逐瘀作用;破血药具有破血消瘀作用,且药性峻猛。

肝硬化的形成多由湿热、虫毒等留于肝脏,阻滞脉络,血行不畅,瘀滞日久,凝聚不通致肝脾功能受损,而出现各种症状,因此瘀血为本病的病理基础。临床所见气滞、脾虚、水停、风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虚损诸证均是此基础上发展而来,又互为因果,致气、血、水三者相互为患,而使病情缠绵。所以,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除瘀血。活血化瘀法的运用就极为重要。

和血药具有调合血脉、活血养血、活血不伤正的特点,因而和血药适用于肝硬化各期、各兼证。笔者喜用桑寄生、生山楂。桑寄生和血同时可养阴柔肝;生山楂味酸以入肝,和血兼而健脾,两药实为治肝硬化之良药。另外诸如干地黄、丹参、当归、赤芍之类虽亦有和血之功,但亦有活血、破血之效,并不适于肝硬化的全期治疗。

2、分期不同、用药不同

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硬化早、晚期用药完全不同。

在肝硬化早期,以气滞脾虚为主证者较多,而以瘀血证为主要表现者较少,但笔者体会到,此时气滞脾虚之本在瘀血、血行不畅而致气行不利,进一步导致脾虚。气滞脾虚的病人临床上仍有许多瘀血症状,如面色改变、耳廓结节、脐周压痛、胸腹部小白点,甲印模糊等,只不过这些表现在临床诊断时易被疏忽。如果此时仅用理气健脾之品治疗,虽可一时缓解症状,但疾病的根本未能清除,病情仍延续发展。而此时瘀血形成时间不长,其根基尚可动摇,活血化瘀的运用就尤为重要。因病在初期,兼症不多,几乎所有的活血化瘀药均可运用。笔者个人认为此时瘀血虽成,尚可除之,多选用水蛭、虻虫、大黄、三棱、莪术、桃仁、乳没等破血类药物,只有这样才能消除瘀血,使病情得到逆转。

肝硬化发展至中、晚期,瘀血征明显,如肝脾肿大、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舌底脉络迂曲等,反不宜破血逐瘀,因为此时瘀血部位已由肝而致全身,血瘀深重,其根基已难以动摇,且多兼有虚损症状,而破血药往往有伤气、伤血之弊,更兼此时瘀血阻络,血流受阻,极易溢于脉外而见出血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破血之品有加重出血之忧。现代医学认为在肝硬化晚期,凝血机制有严重障碍,而破血类药物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大,因此破血之品应慎用。此时治疗的着眼点在于延缓病情发展,改善症状,并争取向好的方向发展。笔者临床多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选用能改善肝脏血供,保护肝脏,降低门脉高压,调节免疫,升高白蛋白的活血类药物,如丹参、当归、丹皮、赤芍等。对于合并黑便的病人,如量不大,上药可继续使用,如出现呕血,上药应停用,因活血之品可加重出血,此时在和血基础上选用三七、蒲黄、云南白药等活血止血之品。

3、兼用它法,助活血之效

虽然肝硬化的病理基础是血瘀,但当血瘀致气滞、气虚、血虚、水停之时,也不能忽视其存在,因瘀能致他症,而他症亦可致瘀,此时应兼用它法,助活血之效。理气药应选取用理气而不破气,且兼有活血作用的药物,如香附、郁金、元胡、苏梗等;补气药与活血药同用,可使气充血行,补而不滞,多用黄芪、白术;补血药应补而不滞,如碍气碍血,反而不利,可用生地、白芍;水停之时,逐水不可峻猛,因其伤气伤血,虽短时有效,但气血受损,水邪会卷土重来,应以益气活血为本,气充血畅,其水自消。

现代医学证实活血化瘀药具有减轻肝细胞变形、坏死及炎症反应,抑制纤维组织增生,改善肝内血液循环,增加肝脏营养及血液供应,防止肝细胞继续坏死,加速病灶的吸收和修复的作用。笔者体会到肝硬化尽管临床表现多样,虚实兼杂,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血瘀是关键,因而活血化瘀的治疗应贯彻始终,并且在早期应破血逐瘀,中晚期宜活血消瘀,从而达到早期逆转,中晚期改善症状,延长生命的目的。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