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L-C的测定方法
概述 测定血清LDL-C通常需根据各种脂蛋白密度、颗粒大小、电荷或apoB含量等,应用超速离心法、色谱法、电泳法、化学或免疫沉淀法将LDL与其他脂蛋白分离开,然后测定LDL组分中Chol含量。目前尚没有真正意义的测定LDL-C的参考方法。CDC测定LDL-C暂定的参考方法为超速离心法(Beta-quantification,b-定量法/BQ法),也为NCEP所推荐。方法基本同HDL-C测定。此法测定的LDL-C,实际上包括脂蛋白(a)[Lp(a)]和中间密度脂蛋白(IDL)的胆固醇含量,也是评价其他检测方法准确性的基础。此法需昂贵的设备、操作复杂、费时且技术要求高,不易在普通实验室开展。Friedewald公式计算法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估测LDL-C的方法,被NCEP推荐为常规测定方法。其以VLDL组成恒定(VLDL-C/TG=0.2,均以mg/dl计)的假设为前提,具有简便、直接、快速等优点。应用此公式计算LDL-C常受TC、TG和HDL-C变异的影响,总变异可达9.5%。但在血清中存在CM、血清TG>4.52mmol/L(400mg/dl)、血清中存在异常b脂蛋白时[Ⅲ型高脂血症(HLP)]时不宜采用Friedewald公式法计算。色谱法和电泳法因仪器、操作要求高等种种原因临床常规实验室也较少应用,多用于脂蛋白的研究。
目前临床常规实验室直接分离测定LDL-C的方法大致可分为3代。第1代为化学沉淀法,常用方法为肝素-枸橼酸钠法、聚乙烯硫酸沉淀法(PVS法)和多环表面活化阴离子法等。因PVS法为非离子反应,实验条件要求不高,在pH3~8范围内均可完全沉淀且PVS不干扰酶法测定Chol,1995年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在国内推荐此法作为LDL-C测定的常规方法。这类方法主要缺点是TG水平较高(>4.52mmol/L)时,有时因LDL沉淀不完全而使结果偏低。第2代方法有两类:一类为免疫分离法(ImmunoseparationMethod),美国GenzymeDiagnostics和SigmaDiagnostics公司已有可供临床应用的直接测定LDL-C商品试剂盒。即用PEG和结合有羊抗人apoE、apoAI多克隆抗体的胶乳珠分离试剂除去HDL(含apoAI/E)、IDL(含apoE)、VLDL(含apoE)及CM(含apoAI/E),直接进行LDL-C测定水平。此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特别是对于低LDL-C浓度的测定结果准确。与b-定量法有较好相关性,不受高TG水平的影响,可用于禁食或非禁食标本的检测。缺点是需专用分离管,试剂成本较高,难以自动化,且不适于冰冻或冻干标本的测定。可用于TG>4.52mmol/L的少数患者LDL-C的检测,对于极少的Ⅲ型HLP患者LDL-C的测定亦有一定应用价值。另一类为简便的磁珠肝素分离法(美国ReferenceDiagnostics公司试剂),此方法不需离心,操作简便,精密度高,与Friedewald公式法相关性好,与b-定量法结果一致。但此法所需标本量大,需特殊装置,特异性稍差,实验室较少应用此试剂盒。第3代为匀相测定法,标本用量少,不需沉淀处理,可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在准确度和精密度方面都可达到NCEP的分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