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资料:记忆的概念与规律

记忆是指对过去已感知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其印象仍保留在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能重现的心理过程。

记忆过程的规律是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和遗忘。识记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编码、组织并储存在记忆系统;保持是指对学习过的事物在脑中保留一定时间;再认和回忆均是对记忆的信息提取的形式,再认是指当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时,仍能重新再现出来;遗忘是对已感知过的事物提取时失败。提取失败由多种因素造成,但记忆痕迹的自然衰退和干扰是造成遗忘的主要原因。回忆是指己识记保持的事物不出现在眼前时仍能回想起。

根据信息加工理论,记忆分为三个阶段。

1.在感觉记忆阶段,记忆容量大,按物理特性编码,感觉信息保持0.25~2秒。

2.被注意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阶段,短时记忆贮存量小,为7±2个组块,以言语听觉形式编码,兼有视觉和语义编码,信息存留时间在1分钟以内,反复重复的信息进入第三阶段。

3.长时记忆阶段,信息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容量非常大,其编码以意义为主或联想组合进行贮存。

记忆的基本过程为: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保持的内容在数量上随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减少,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识记内容在第一天内遗忘得最快,以后会变得缓慢,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提示要及时复习。遗忘的理论有干扰说、消退说、压抑说、线索依赖性遗忘。

学习、记忆机制研究近日有新突破,即NO调控学说和突触可塑性学说,早已证明,突触长时程增强电位(LTP)是记忆的电生理学基础。现又证明NO是LTP产生的关键。其过程为:记忆信息→胆碱能神经元动作电位→乙酰胆碱→Ca2+内流→NO合成酶活性增强,使精氨酸和O2合成胍氨酸并生成NO→LTP→cGMP↑→RNA蛋白质记忆分子合成→突触可塑性变化→长时记忆痕迹。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