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资料: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因与临床表现

1.病因

在我国引起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最常见原因是胆管结石(76%~88.5%),其次为胆道蛔虫(22.6%~26.6%)和胆管狭窄(8.7%~11.0%)。胆管、壶腹部肿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肠吻合术后,经T管造影或PTC术后亦可引起。导致化脓性感染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以及厌氧菌。如混合感染时,病情更加严重。

2.临床表现

病人以往多有胆道疾病发作史和胆道手术史。本病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除具有一般胆道感染的Charcot三联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外,还可出现休克、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表现,即Reynolds五联征。

起病初期即出现畏寒发热,严重时明显寒战,体温持续升高。疼痛依梗阻部位而异,肝外梗阻者明显,肝内梗阻者较轻。绝大多数病人可出现较明显黄疸,但如仅为一侧肝内胆管梗阻可不出现黄疸;行胆肠内引流术后病人的黄疸较轻。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神情淡漠、嗜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合并休克时也可表现为躁动、谵妄等。体格检查时病人体温常持续升高达39~40℃或更高。脉搏快而弱,达120次/分以上;血压降低。呈急性重病容,神志改变,可出现皮下瘀斑或全身青紫,发绀。剑突下及上腹部有不同范围和不同程度的压痛或腹膜刺激征。可有肝肿大及肝区叩痛;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多大于20×109/L,中性粒细胞升高,胞浆内可出现中毒颗粒。血小板计数降低,最低可达(10~20)×109/L,表示预后严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功能有不同程度受损。肾功能受损,低氧血症,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也较常见,特别是在老年人合并休克者。

影像学检查以B超最为实用,可在床旁进行,能及时了解胆道梗阻的部位和病变性质,以及肝内外胆管扩张等情况,对诊断很有帮助。病人情况允许,必要时可行CT检查。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