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等反流入食管,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病理性反流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障碍和(或)与其功能有关的组织结构异常,以至LES压力低下而出现的反流,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并发症。
一、发病机制
1.食管抗反流屏障
食管下括约肌(LES)、膈肌角、膈食管韧带、食管与胃底的锐角均为抗反流屏障。LES是指食管末端的3~4cm长的环形肌束。正常人休息时压力为10~30mmHg,一些因素可影响LES压力,如某些激素(缩胆囊素、胰升糖素、血管活性肠肽等)、食物(高脂肪、巧克力)、药物(钙拮抗剂、地西泮)、腹压增高等均可使LES降低导致胃食管反流;一过性LES松弛(TLESR),胃食管反流病患者LES压力较低,松弛较频繁;食管裂孔疝,可加重反流。
2.食管酸清除功能下降。
3.食管粘膜屏障减弱
食管粘膜屏障包括粘液、不移动水层、表面HC03-、复层扁平上皮、粘膜下血供等。长期吸烟、饮酒及抑郁将导致食管粘膜屏障作用下降。
4.反流物对食管粘膜的攻击作用
胃酸和胃蛋白酶是反流物中损害食管粘膜的主要成分,也与反流物与粘膜的接触时间、部位有关。非结合胆盐和胰酶也是主要的攻击因子。
二、临床表现
1.反流症状:反酸、反食、反胃、嗳气,餐后明显,平卧位或前屈位加重。
2.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的症状
烧心、胸痛、吞咽困难等。烧心常于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加重。胸痛可放射到背、胸部、肩部、颈部、耳后等。部分患者有吞咽困难,多由于食管痉挛引起,少数由食管狭窄引起。
3.食管以外的刺激症状:如咳嗽、哮喘、咽炎等。
4.其他症状:咽部不适、异物感、堵塞感,称为癔球征。
5.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