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资料:苯丙酮尿症的诊断

由于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不能生成酪氨酸,大量苯丙氨酸脱氨后生成苯丙酮酸,随尿排出而患病,儿童患者可出现先天性痴呆。

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cs; PKU)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低下,惊厥发作和色素减少。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本病为少可治性遗传代谢病之一,力求早期诊断与治疗,避免其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性损伤。

1.新生儿期筛查

采用Guthrie细菌生长抑制试验可以半定量测定新生儿血液苯丙氨酸浓度,也可在苯内氨酸脱氢酶作用下进行比色定量测定。当苯丙氨酸含量>0.24mmll/L(4mg/dl),应复查或采静脉血进行苯丙氨酸定量测定。患儿血浆苯丙氨酸通常可高达1.2mmll/L(20mg/dl)以上。

2.尿三氯化铁试验和2,4-二硝基苯肼试验

是检测尿中苯丙酮酸的化学呈色法,特异性欠佳,有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一般用于对较大儿童的初筛。

3.血浆游离氨基酸分析和尿液有机酸分析

该试验不仅为本病提供生化诊断依据,同时可鉴别其他可能的氨基酸、有机酸代谢缺陷。

4.尿蝶呤分析

应用高压液相层析测定尿液中新蝶呤和生物蝶呤的含量,可以鉴别三种非典型PKU。

5.DNA分析

苯丙氨酸羟化酶的编码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长臂,目前已有cDNA探针作产前基因诊断。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