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资料: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正常人颅内有一定压力,称为颅内压(简称颅压),通常是指在水平卧位、身体松弛的状态下,经腰椎穿刺接上一定内径的管子所测得压力,因而又确切地称之为脑脊液压力。正常成人如超过1.96kPa(200mmH2O)即为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有两种类型,即弥漫性颅内压增高和局限性颅内压增高,再通过扩散波及全脑。

成人颅腔是由颅骨形成的半封闭的体腔,其内有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颅内的内容物的总体积与颅腔容积相适应,使颅内保持着稳定的压力。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通常以侧卧位腰穿测得的脑脊液压力来代表,成人正常值为70-200mmH2O.当颅内压持续高于正常值范围时,称为颅内压增高。

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可归纳为三类:

一是颅内正常内容物体积的增加,如脑水肿、脑积水、脑血流增加等;

二是颅腔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血肿、脑肿瘤、脑脓肿等;

三是颅腔容积的缩小,如狭颅症、颅底陷入症

颅内压增高临床表现

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

头痛

头痛是颅内高压的常见症状,发生率约为80~90%,初时较轻,以后加重,并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清晨时加重是其特点,头痛与病变部位常不相关,多在颅内压增高
前额及双颞,后颅窝占位性病变的头痛可位于后枕部。急性颅内压增高者,由于脑室系统产生急性梗阻,所以头痛极为剧烈,肿瘤内出血,可产生突发而剧烈的头痛。

呕吐

呕吐不如头痛常见,但可能成为慢性颅内压增高患者的唯一的主诉。其典型表现为喷射性呕吐,与饮食关系不大而与头痛剧烈程度有关。位于后颅窝及第四脑室的病变较易引起呕吐。

视神经乳头水肿

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最客观的重要体征,发生率约为60~70%。虽然有典型的眼底所见,但患者多无明显自觉症状,一般只有一过性视力模糊,色觉异常,或有短暂的视力丧失。这些视觉症状只持续数秒,少数可达30秒左右,称为弱视发作。弱视发作常见于慢性颅内压的增高晚期,常与头痛程度平行。如果弱视发作频繁时提示颅内压的增高持续存在,最终导致视力永久性丧失。

其他症状:可有头昏、耳鸣、烦躁不安、嗜睡、癫痫发作、展神经麻痹、复视等症状。颅内高压严重时有生命体征变化:血压升高、脉搏及呼吸变慢,血压升高是调节机制的代偿作用,以维持脑血液供应,呼吸慢可能是延髓呼吸中枢功能紊乱所致,生命体征变化是颅内压增高的危险征兆,要警惕脑疝的发生。

脑疝:急性和慢性颅内压增高者均可以引起脑疝.前者发生较快,有时数小时就可出现,后者发生缓慢,甚至不发生。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