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助理医师复习资料:消化性溃疡并发大出血的治疗方案

溃疡合并出血时的治疗方案如下,其中不包括使用吗叮啉。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抢救。抗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应放在一切医疗措施的首位。

(一)一般急救措施

患者应卧位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血液吸入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活动性出血期间禁食。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尿量及神志变化。观察呕血与黑粪情况。定期复查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必要时行中心静脉压测定。对老年患者根据情况进行心电监护。

(二)积极补充血容量

立即查血型和配血,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尽快补充血容量。在配血过程中,可先输平衡液或葡萄糖盐水。遇血源缺乏,可用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暂时代替输血。改善急性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的关键是要输血。下列情况为紧急输血指征:①改变体位出现晕厥、血压下降和心率加快;②失血性休克;③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血细胞比容低于25%。输血量视患者周围循环动力学及贫血改善而定,尿量是有价值的参考指标。应注意避免因输液、输血过快、过多而引起肺水肿,原有心脏病或老年患者必要时可根据中心静脉压调节输入量。

(三)止血措施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止血措施详见本篇第十六章肝硬化。

2.其他病因所致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止血措施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之外的其他病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习惯上又称为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出血,其中以消化性溃疡所致出血最为常见。止血措施主要有:

(1)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血小板聚集及血浆凝血功能所诱导的止血作用需在pHi6.0时才能有效发挥,相反,新形成的凝血块在pH<4.0的胃液中会迅速被消化。因此,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具有止血作用。临床上,对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粘膜损害所引起的出血,常规予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后者在提高及维持胃内pH值的作用优于前者。急性出血期予静脉途径给药,如法莫替丁每次20mg,每l2小时l次;奥美拉唑每次40m9,每l2小时l次。

(2)内镜治疗:内镜检查如见有活动性出血或暴露血管的溃疡应进行内镜止血。证明有效的方法包括热探头、高频电灼、激光、微波、注射疗法或上止血夹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也可视情况选择上述方法进行内镜止血。

(3)手术治疗:内科积极治疗仍大量出血不止危及患者生命,须不失时机行手术治疗。不同病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具体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各有不同,详见有关章节。

(4)介入治疗:患者严重消化道大出血在少数特殊情况下,既无法进行内镜治疗,又不能耐受手术,可考虑在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找到出血灶的同时进行血管栓塞治疗。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