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和发病机制与护理措施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可能的发病因素有:遗传因素、年龄增大、脑力活动过度紧张、环境因素、食盐较多及体重超重等。

(二)发病机制

1.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在高血压发病中占主导地位——反复过度紧张与精神刺激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使心输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2.肾功能异常导致水、钠潴留和血容量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调。血管紧张素Ⅱ有以下作用,均可使血压增高。

(1)直接收缩小动脉平滑肌,外阻增加。

(2)使交感神经冲动增加。

(3)使醛固酮分泌增加,导致水钠潴留。

3.内分泌因素——肾上腺髓质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增多,引起外周小血管收缩;肾上腺素增多增加心排血量,均可使血压升高。

4.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正常情况下,血管舒张物质和收缩物质保持平衡。

舒张物质:前列环素内皮依赖舒张因子,具舒张血管及抑制血小板功能。

收缩物质:内皮素、血管收缩因子、血管紧张素Ⅱ等,均可收缩血管。

5.胰岛素抵抗X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高血压常与向心性肥胖、血脂异常、葡萄糖耐量异常并存,患者空腹和(或)葡萄糖负荷时血浆胰岛素浓度增高的征象。

原发性高血压护理措施

(一)促进身心休息,提高机体活动能力

轻度高血压可通过调整生活节奏、良好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而恢复正常。故高血压初期可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避免重体力活动,保证足够的睡眠。血压较高、症状较多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体力和脑力的过度兴奋。

(二)并发症的护理

1.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的处理半卧位:避免活动、安定情绪、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开放静脉

通路:血压高时首选硝普钠静点治疗。

2.发生心力衰竭时处理吸氧,4~6L/min,急性肺水肿时乙醇湿化吸氧,6~8L/min.

(三)用药注意事项

药物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可联合数种药物,以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应遵医嘱调整剂量,不得自行增减和撤换药物,一般患者需长期服药;降压不宜过快过低,因可减少组织血液供应,尤其老年人,可因血压过低而影响脑部供血;某些降压药物可造成体位性低血压,应指导患者在改变体位时要动作缓慢;当出现头晕、眼花、恶心、眩晕时,应立即平卧,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脑部血液供应。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