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资料
58例扁平疣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7例,女41例;年龄7~56岁,平均26岁;病程2周~3a.皮损单发于面部47例,单发于手背8例,面、手同时受累者3例。
2治疗方法
2.1内服中药:桃仁10g,红花10g,归尾10g,赤芍10g,川芎6g,板蓝根15g,大青叶10g,薏苡仁30g,紫草10g,夏枯草10g,牡蛎24g(先煎)。1剂/d,水煎服,连服5剂为1疗程。一般服1~2个疗程。老人、小孩用量酌减。
2.2外用软膏:0.025%复方维甲酸乳膏(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支25g),外擦患处,2次/d.用前先将患处皮肤用温水洗净。
3疗效标准
治愈:皮损全部消退或仅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显效:皮损消退80%以上;有效:皮损消退50%以上;无效:皮损消退不足50%或无明显变化。
4治疗结果
58例中,痊愈46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2例,治愈率达79.3%,总有效率达96.8%.对痊愈者分别随访3~12个月,未见复发。
5病案举例
陈某,女,18岁,学生,本县北厝镇人。1998-03-10就诊。约6个月前,面部前额出现3~4个帽针头大、圆形扁平丘疹,表面光滑,质地较硬,呈淡褐色,因微痒搔抓而发展成十数个,经当地医院诊断为“扁平疣”,用肌注聚肌胞、胸腺因子D,局封Vit.B12,口服病毒灵,无环鸟苷等方法,无明显效果,而就诊我科。经内服上述中药1疗程,外用复方维甲酸乳膏而愈,至今未见复发。
6体会
扁平疣是一种常见皮肤病,好发于青年人,尤以青春期前后的少女为多,好发部位为面部和手背,一般无自觉症状。中医认为本病多由风热毒邪搏于肌肤而生;或由怒动肝火,肝旺血燥,筋气不荣所致。正如《外科正宗》所说:“枯筋箭乃忧郁伤肝,肝无荣养,以致筋气外发”;《薛己医案》指出的“疣属肝胆少阳经,风热血燥,或怒动肝火,或肝客淫气所致”。治法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平肝潜镇为主,故方中用桃仁、红花、归尾、赤芍、川芎活血化瘀;板蓝根、大青叶、紫草、薏苡仁清热解毒;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佐牡蛎平肝潜阳,软坚散结。切合病机,而收良效。配合外用复方维甲酸乳膏具有松解角质、调节朊细胞分化、使疣体脱落的作用,内外合治,更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