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大中医药研究者提出了中药多靶点干预的作用机理或策略,这对于AD的中药新药研究,也有相当的指导意义,至少提示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对于许多类似AD的多因素疾病来说,企图以单一作用点的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的疗效是非常困难的,多因素的综合治疗是必须的[33]。象治疗爱滋病的“鸡尾酒”疗法实质上就是一种西药的综合疗法。1996年8月美国FDA草拟了《关于植物药品研究指南》(草案),有可能成为美国有关植物药品政策的革命性改变,它对植物药品的开展提出了不同于常规药品的管理方式,最根本的是允许植物药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可以以多种成分混合制剂形式进入临床开发[34]。这不仅仅是药品开发管理模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西方药品和治疗学观念的改变。充分认识中药复方多途径、多靶点作用优势,应是我们在AD有效中药新药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努力方向。
(2)中药复方药理药效的研究中,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应转向多因素复合模型上来。正如前面所讲到的,多因素复合实验动物模型既符合多因素疾病的病理,更有利于凸显和客观评价中药的药效,进行药理作用机理的研究。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3)在不同环节上探讨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它们功能整合水平的评价,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具体来讲,对AD治疗药物的研究除了要研究其对脑内神经递质、神经肽、突触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是评价其对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同时要注意实验观察指标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的综合考虑。许多实验者在AD药物评价的试验中,只是考虑观察指标的先进性,实际上在评价药物的疗效时,观察指标的敏感性和稳定性更为重要。
(4)提高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开展严格的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客观、科学评价AD有效药物的临床疗效。这其中包括:注重临床诊断和疗效判断标准的权威性和诊断量表的标准操作;随机盲法的实施,严格控制临床试验过程中的各种误差等。
在寻找治疗AD的有效药物的研究中,要注意依据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结合现代的中药药理研究成果和AD的有关基础研究进展,选择AD有关的病理环节,集中力量攻关,这样才可能减少走弯路[35]。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中医药治疗AD的研究中,虽然报道的有效方法(包括药物和针灸等其他疗法)不少,但由于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加之AD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临床研究的相当难度,中医药防治AD研究的路还很长[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