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笔记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1、脾气虚;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肾气虚证;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2、血热证;(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3、肝郁血热;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4、阴虚血热;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二、月经后期:1、实寒证: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虚寒证;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2、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汤。3、血虚证;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

4、气滞;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

三、先后无定期:1、肝郁;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2、肾虚;补肾调经。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1、气虚;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2、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加地榆、槐花。

3、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加血余炭、三七、茜草、益母草 。

五、月经过少:1、血虚;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小营煎。2、肾虚;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

3、血瘀;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4、痰湿;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

六、经期延长:1、血瘀;活血祛痰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茜草、益母草。

2、虚热证;养阴清热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加茜草、乌贼骨、益母草。3、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举元煎加阿胶、炒艾叶、乌贼骨。

七、痛经:1、气滞血瘀;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2、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3、湿热瘀阻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经汤加车前子、败酱草、薏苡仁4、气血虚弱: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去生地、加白芍、香附、延胡索。5、肾气亏损;补肾益经,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

八、经间期出血:1、肾阴虚;滋肾养阴,固冲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 2、湿热;清利湿热,固冲止血。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3、血瘀;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

九、闭经:1、肾气亏虚;补肾益气,调理冲任。加减苁蓉莵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2、气血虚弱;益气补血调经。人参养营汤3、 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通经。血府逐瘀汤。5、痰湿阴滞;建脾燥热化痰,活血调经。苍附导痰丸合四君子汤加当归川芎。

十、崩漏:1、血热(虚热):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保阴煎加沙参、麦冬、五味子、阿胶。

2、实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加沙参、麦冬 3、血瘀;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加减。4、肾阳虚;温斟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去当归加黄芪、覆盆子、赤石脂。5、肾阴虚;滋阴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去牛膝。6、脾虚;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去当归加升麻、山药、大枣、乌賊骨。

十一、经行乳房胀痛:1、 肝气郁结;舒肝理气,和胃通络。逍遥散加麦芽、青皮、鸡内金。2、 肝肾阴虚;滋肾养肝,和胃通络。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加麦芽、鸡内金。

 

十二、经行头痛:1、血虚;养血益气。八珍汤加枸杞、首乌。

2、肝火;清热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3、血瘀;化瘀通络。通窍活血汤。

十三、经行身痛:1、血虚;养血益气,柔筋止痛。当归补血汤加鸡血藤、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

2、 血瘀证;活血通络,益气散寒止痛。趁痛散加鸡血藤、桑寄生。

十四、经行泄泻:1、脾虚;健脾渗湿,理气调经。参苓白术散。2、肾虚;温阳补肾,健脾止泻。健固汤合四神丸。

十五、经行浮肿:1、脾肾阳虚;温肾化气,健脾利水。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2、 气滞血瘀;理气行滞,养血调经。八珍汤加泽兰、益母草.

十六、经行感冒:1、风寒证;解表散热,和血调经。荆穗四物汤。2、风热证;疏风清热,和血调经。桑菊饮。3、邪入少阳;和解表里。小柴胡汤。

十七、绝经前后诸证:1、肾阴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饮加制首乌、龟板。

2、肾阳虚;温肾扶阳。右归饮加减。3、肾阴阳俱虚;阴阳双补。二仙汤合二至于丸加莵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

带下病:1、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滞汤。2、肾虚;肾阳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阴虚夹湿证:滋肾益阳,清热利湿。知柏地黄汤加芡实、金樱子。3、湿热下注;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止带方。4、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苡仁。

十八、带下量少:1、肝肾亏损;滋补肝肾,养精益血。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2、血枯瘀阻证;补血益精,活血化瘀。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

十九、经断复来:1脾虚肝郁;健脾调肝,安冲止血。安老汤。2、肾阴虚证;滋阴清热,安冲凉血。知柏地黄丸加龟甲、阿胶。3;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止血凉血。易黄汤加黄芩、茯苓、侧柏叶、大小蓟。4、湿毒瘀结证;利湿解毒,化瘀散解。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加黄芪、三七。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1、脾胃虚弱;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 2、肝胃不和;橘皮竹茹汤。3、气阴两虚;清肝和胃,降逆止呕。生脉散合增液汤加陈皮、竹茹、天花粉。

二、妊娠腹痛:1、血虚;养血安胎止痛。当归芍药散加。2、气滞证;疏肝解郁,养血安胎。逍遥散加苏梗。郁而化热加栀子、黄芩。3、虚寒;暖宫止痛,养血安胎。胶艾汤加巴戟、杜仲、补骨脂。4、血瘀证;养血活血,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三、胎漏、胎动不安:1、肾虚;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加党参、白术。

2、气血虚弱;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去当归加黄芪、阿胶。3、血热;清热凉血,养血活胎。保阴煎加苧麻根。下血较多加阿胶、旱莲。腰酸加菟丝子、桑寄生。

4、跌仆伤胎;圣愈汤加菟丝子、桑寄生、续断。

四、堕胎、小产、滑胎:1、堕胎、小产;生化汤加牛膝、红花、车前子。发热腹痛阴道溢液臭秽为复感邪毒;生化汤加益母草、败酱草、红藤、蒲公英、丹皮。兼难寐多梦、心烦口干、大便干燥、苔黄薄用保阴煎除虚热后再用补肾固冲丸。

2、滑胎;肾虚证;(1)肾气不足;补肾健脾,调理冲任。补肾固冲丸(停经期服)。(2)肾阳亏虚;温补肾阳,固冲安胎。肾气丸去泽泻,加莵丝子,杜仲、白术。(3)肾精亏虚 ;补肾填精,固肾安胎。育阴汤。(4)气血虚弱证;益气养血,固冲安胎。泰山磐石散。(5)血瘀证;蕖瘀消癥,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五、胎萎不长:1、气血虚弱;八珍汤。2、脾肾不足;温土毓麟汤去神曲。

六、胎死不下:1、气血虚弱;救母丹。2、血瘀;脱花煎加芒硝。

流血多加血余炭、炒蒲黄、茜草根。

七、子烦:1、阴虚;滋补气阴。人参麦冬散加莲子。2、痰火;豁痰清火。竹沥汤去防风加浙贝母。

八、子肿、(子满):1、 脾虚;健脾利水。白术散加砂仁。2、肾虚;补肾温阳,化气行水。真武汤。3、气滞;理气行滞,除湿消肿。天仙藤散合四苓散。(偏湿阻者)茯苓导水汤去槟榔。子满;鲤鱼汤加陈皮。

九、妊娠小便不通(转胞或胞转):1、气虚;益气导溺汤。

2、肾虚;肾气丸去丹皮(附子久煎、量要少)。

2、保产无忧散(又名十三太保方)用于纠正胎位效果较好,一般一日一剂,十剂为一疗程产后病:

十、异位妊娠:1、未破损期;宫外孕II号方加蜈蚣、全蝎、紫草。2、已破损期;(1)休克型;生脉散和宫外孕I号方。(2)不稳定型;宫外孕I号方加党参、黄芪。(3)包块型;宫外孕II号方。

产后病:

产后三冲;冲心、冲胃、冲肺。产后三病;痉、郁冒、大便难。产后三急;呕吐、盗汗、泄泻。

一、产后血晕:1、血虚气脱;独参汤。2、痰阻气闭;夺命散加当归、川芎。

亦可用铁器烧红,焠醋中熏鼻孔,促其苏醒。或针刺人中、涌泉、十宣放血、艾炙百会。丽参注射液、参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静脉推注或点滴,迅速补充以抗休克。并中西医结合抢救。

二、产后痉证:1、阴血亏虚;三甲复脉汤加天麻、钩藤、石菖蒲 。2、感染邪毒;撮风散加桑寄生、白芍。

三、产后腹痛: 1、气血两虚;补血益气,和营退热。肠宁汤。津亏便燥较重去肉桂、加肉苁蓉。(血虚兼寒)当归建中汤。2、血瘀;生化汤加益母草。(若小腹胀甚于痛、胸胁胀满);生化汤加枳壳、乌药、木香。 3、血瘀证;身痛逐瘀汤或生化汤加味。4、肾虚证;养荣壮肾汤加秦艽、熟地。

四、产后恶露不绝:1、气虚;补气摄血固冲。补中益气汤加鹿角胶、艾叶炭。

2、血热;养阴清热止血。丹栀逍遥散加生地、旱莲、茜草。3、血瘀;活血化瘀止血。生化汤加益母草、炒蒲黄。

气虚血瘀伴小腹空堕加党参、黄芪。瘀久化热、恶露臭秽加蚤休、蒲公英。

五、产后大便难:产后大便干燥;四物汤加苁蓉、柏子仁、生首乌、火麻仁。

兼内热;麻子仁丸加麦冬、元参、生地。兼气虚;圣愈汤加杏仁、郁李仁。

六、产后发热:1、感染邪毒;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减。2、外感证;养血祛风,疏解表邪。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血瘀证;活血化瘀,和营退热。生化汤加味。3、血虚证;补血益气,和营退热。补

中益气汤加地骨皮

热毒瘀血互结胞中;大黄牡丹皮汤加败酱草、红藤。热入营血;

清营汤加紫花地丁、红蚤休。热入心包;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2、血瘀;生化汤加丹皮、丹参、益母草。3、外感;荆防四物汤加苏叶。

(外感风热);银翘散。(外感暑邪);清暑益气汤。4、血虚;八珍汤去川芎、加黄芪。

5、伤食;保和丸。6、阴虚;加减一阴煎加青蒿、鳖甲。

七、产后排尿异常:1、气虚;补中益气汤加桔梗、通草、茯苓 。

2、肾虚;肾气丸。小便频数或失禁加桑螵蛸、复盆子、补骨脂。

3、膀胱损伤;黄芪当归散加白芨。针刺;关元、三阴交、气海、阴陵泉、水道。

艾炙;盐填脐中、葱白十余根去粗皮、作一束约一指厚,

置盐脐上,艾炙至患者觉有热气入腹内、小便可通。

八、产后自汗、盗汗:1、气虚;黄芪汤。2、阴虚;生脉散加煅牡蛎、浮小麦。

九、产后身痛:1、风寒;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2、血虚:养血益气,温经通络。黄芪桂枝五物汤加秦艽、当归、鸡血藤。3、肾虚;补肾活血,强腰壮骨。养荣壮肾汤加熟地。4、血瘀;养血活血,化瘀祛湿。身痛逐瘀汤。

十、缺乳:1、气血虚弱;补气养血,佐以通乳。通乳丹。也可用鸡血藤、红枣、桑寄生煎水代茶,或用鲤鱼煲花生服。2、肝郁气滞;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下乳涌泉散。身热加黄芩、蒲公英。乳胀硬

热痛,触之有块加丝瓜络、路路通、夏枯草。外用蒲公英捣烂敷肿处。

十一、乳汁自出:1、气血虚弱;八珍汤去川芎加黄芪、芡实、五味子。

2、肝经郁热;丹栀逍遥散去生姜、加生地、夏枯草、生牡蛎。

回乳:用麦芽200克、蝉蜕5克、作一天量服。或用免怀散。

妇科杂病:

一、癥瘕:1、气滞血瘀;行气活血,化瘀消癥。香梭丸大黄蛰虫丸。

2、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消癥散结。补肾去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3、痰湿瘀结证;化痰除湿,活血消癥。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4、湿热瘀阻证;清热利湿,化瘀消癥。大黄牡丹汤加木通、茯苓。

二、阴挺(子宫脱垂):1、气虚;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加炒川断、杜仲、金樱子(重用黄芪)

2、肾虚;补肾固脱,益气升提。大补元煎加金樱子、芡实、鹿角胶、紫河车。元气不足酌加破故纸、肉桂。

外治;丹参15克、五倍子、诃子肉各9克、水煎熏洗。

三、脏躁:1、甘麦大枣汤加枣仁、柏子仁,兼痰浊加胆南星、茯苓、郁金、石菖蒲。

2、肝肾阴虚;百合地黄汤加枸杞、白芍、枣仁、麦冬、茯神等。

四、不孕症:1、肾虚;补肾益气,温养冲任。(肾气虚)毓麟珠加紫河车、丹参、香附。

若腰疼如析,小腹冷甚脉沉迟加巴戟、补骨脂、仙茅、仙灵脾。

(肾阴虚)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加女贞子、旱莲等。

形体消瘐、五心烦热、午后潮热加地骨皮、黄柏、龟板退虚热。(肾阳虚)温肾暖宫,调补冲任。温胞饮或右归丸。

2、肝郁;疏肝解郁,理血调经。开郁种玉汤。胸满去白术加青皮、玫瑰花,梦多睡眠不安加炒枣仁夜交藤,乳胀有块加王不留行、橘叶、橘核、路路通,乳胀有灼热感或触痛加川楝子、蒲公英。

3、痰湿内阻证;燥施化痰,行滞调经。苍附导痰丸。

4、瘀阻胞宫证;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五、阴痒:1、肝经湿热;清热利湿,杀虫止痒。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

2、肝肾阴虚;滋阴补肾,清肝止痒。知柏地黄汤加当归、栀子、白藓皮。

3、脾虚血少;归脾汤。外洗用塌痒汤(外阴溃疡忌用),蛇床子散(破溃去川椒)。

外擦用珍珠散。

六、阴疮:1、热毒;清热利湿,解毒消疮。龙胆泻肝汤。

高热肿胀将化脓或已化脓用仙方活命饮,便秘加大黄、槟榔。

2、寒湿;温经散寒,除湿消疮。阳和汤或托里消毒散。体弱去白芷倍用人参。3、阳虚寒凝;阳和汤合小金丹。

七、阴吹:1、腑气不通;麻子仁丸。2、气虚;补中益气汤。

3、痰湿;橘半桂苓枳姜汤加白术、苡仁。

偏于湿热,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粘有臭于橘半桂苓枳姜汤去桂枝、生姜、加黄柏、萆薢

盆腔炎:1、急性盆腔炎(1)热毒炽盛证;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2)湿热瘀结证;仙方活命饮加苡薏仁、冬瓜仁。2慢性盆腔炎;(1)湿热瘀结证;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加丹参、毛冬青、忍冬藤、田七片。(2)气滞血瘀证;膈下逐瘀汤。(3)寒湿凝滞证;少腹逐瘀汤。(4)气虚血瘀证;理中汤。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