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执业医师复习资料:缺铁性贫血中医与西医的辨证论治

缺铁性贫血中医辨证论治

1.脾胃虚弱证

证候:面色萎黄,口唇色淡,爪甲无泽,神疲乏力,食少便溏,恶心呕吐,舌质淡,苔薄腻,脉细弱。

治法:健脾和胃,益气养血。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至于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取其益气养血而退热。疮疡溃后,久不愈合,用本方以补气养血,扶正托毒,有利于生肌收口。

2.心脾两虚证

证候: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少气懒言,食欲不振,毛发干脱,爪甲裂脆,舌淡胖,苔薄,脉濡细。

治法: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或八珍汤加减。

3.脾肾阳虚证

证候: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神倦耳鸣,唇甲淡白,或周身浮肿,甚则腹水,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男子阳痿,女子经闭,舌质淡或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八珍汤合无比山药丸加减。

4.虫积证

证候:面色萎黄少华,腹胀,善食易饥,恶心呕吐,或有便溏,嗜食生米、泥土、茶叶等,神疲肢软,气短头晕,舌质淡,苔白,脉虚弱。

治法:杀虫消积,补益气血。

方药:化虫丸合八珍汤加减。

缺铁性贫血西医治疗

(一)病因治疗

防治寄生虫病,驱除钩虫;积极治疗慢性失血;积极治疗慢性胃肠疾病;改变偏食习惯;婴幼儿及时添加辅食;对生长期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宜给予含铁较多的食物。

(二)铁剂治疗

1.口服铁剂 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方法。

(1)硫酸亚铁片 疗效较好,安全,且价格低廉,但有胃肠道副作用。

(2)力蜚能胶囊 为多糖铁复合物,其效果与硫酸亚铁片相当。

(3)富马酸亚铁片 含铁量较高,奏效较快。

口服铁剂要先从小剂量开始,渐达足量。进餐时或饭后吞服,可减少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口服铁剂有效者3~4天后网织红细胞开始升高,1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一般2个月可恢复正常。贫血纠正后仍需继续治疗3~6个月以补充体内应有的贮存铁。

2.注射铁剂 只有当口服铁剂消化道反应严重,不能耐受者,口服铁剂不能奏效者,需要迅速纠正缺铁者等情况下才使用注射铁剂。可用右旋糖酐铁或山梨醇枸橼酸铁。

(三)辅助治疗

1.输血或输入红细胞 仅适用于严重病例,血红蛋白在30g/L以下,症状明显者。

2.加用维生素E 缺铁患者多伴有维生素E的缺乏,因此用铁剂疗效不显著者,可加用维生素E.

3.适当补充高蛋白及含铁丰富的饮食,促进康复。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