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执考指南内容繁多,特别是中医基础理论又按照西医部分理论诠释,难以记忆。因此必须从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内容(面)全部粗略看一遍理解,再按要点(线)进行总结出精华(点)列出图表进行对比。下面我举一例:“气血津液”进行列表,有赞成认可的话,今后我在学习中为根据指南不断列表总结。这样既方便他人同时也方便了自己。
名称 | 生成 | 功能 | 运动、分布 | 阴阳 | 属性 | 关系 |
气 分类 1元气 2宗气 3营气 4卫气 | 1先天之精 2水谷之精 3清气(自然界) | 1推动作用 2温煦作用 3防御作用 4固摄作用 5气化作用 6营养作用 | 基本形式:升降出入 | 阳 | 1主动 2主温煦 | 一:气与血 1气能生血 二:气与津液 1气能生津 2气能行(化)津 3气能摄津 |
元气 | 1先天精气 2水谷精气 | 1促进生殖发育 2推动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活动 | 1根源于肾 2三焦布散全身 | 阳 | 生命之源 | 元气与宗气(见表) |
宗气 | 1清气(自然界) 2水谷精气 | 1行呼吸 2行气血 3与视、听、言、动有关 | 积聚胸中(膻中)贯注心肺 1上出于肺,循喉咙走息道 2下注丹田,并注入足阳明之气街下行于足。 3贯心入脉 | 阳 | 略 | 宗气与元气(见表) |
营气 | 水谷精气 | 1营养全身 2化生血液 | 营行脉中,布散全身 | 阴 | 柔顺(清) | 营气与卫气(见表) |
卫气 | 水谷精气 | 1护卫肌表、防御外邪 2温养脏腑、肌肉、皮毛 3开合汗孔、调节体温 | 1产于中焦 2卫行脉外、布散全身 A与营同步 B昼入阳分,肌表 夜入阴分,内脏 C按机体需求周行全身 | 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