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答疑周刊》2010年第7期

【中医诊断学】

1、超急期心肌梗死的心电图为()

A.异常Q波及T波改变

B.弓背向上型ST段抬高

C.T波倒置

D.高耸T波,R波振幅增大

E.双支对称的高耸T波,斜坡型ST段上抬及R波振幅下降

正确答案:E

学员提问:为什么?

解析:心肌梗死超急期(早期)开始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ST段急性损伤性抬高;T波高尖;不出现异常Q波。此期若治疗及时、适宜,有可能避免发展心肌梗死或使已梗死的心肌缩小梗死的面积。故答案选择E.

2、肝淤血()

A.肝脏轻度肿大,质稍韧,表面光滑,边缘钝,有压痛

B.肝脏肿大较明显,质韧或稍硬,压痛较轻

C.肝脏明显肿大,质韧,表面光滑,边缘钝,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D.肝脏缩小,脾大

E.肝脏明显肿大,质硬如石,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边缘不整,压痛明显

答案:C

学员提问:为什么?

解析:由于肝脏病变的性质不同,物理性状也各异,故触诊时必须逐项仔细检查,认真体验,综合判断其临床意义。如急性肝炎时,肝脏可轻度肿大,表面光滑,边缘钝,质稍韧,但有充实感及压痛。肝淤血时,肝脏可明显肿大,且大小随淤血程度变化较大,表面光滑,边缘圆钝,质韧,也有压痛,肝一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为其特征。脂肪肝所致肝大,表面光滑,质软或稍韧,但无压痛。肝硬化的早期肝常肿大,晚期则缩小,质较硬,边缘锐利,表面可能触到小结节,无压痛。肝癌时肝脏逐渐肿大,质地坚硬如石,边缘不整,表面高低不平,可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压痛和叩痛明显。

3、下述哪项不是由肾气不足所致()

A.小便失禁

B.小便频数

C.小便涩痛

D.遗尿

E.小便余沥不尽

答案:C

学员提问:为什么不选D呢?

解析:肾为人体生命的根源故称先天之本,肾藏精,主发育、生殖、生髓、通脑。肾与膀胱相表里,肾阳气足可温热膀胱、行气化水,膀胱固摄有权,开合有度;肾阳气虚则命门火衰,阴气极盛,故有下焦竭则遗溺失禁;肾气虚则心肾交火,心燥易怒;肾气虚则骨不健,骨不生髓则脑不健,生长缓慢或胖而不壮,智力低而笨拙。下元虚寒,肾气不足,不能温养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调,不能约制水道,可致遗尿。

【针灸学】

4、针灸治疗痛经实证应取哪些经脉()

A.任脉、足少阴经

B.任脉、足厥阴经

C.任脉、足太阴经

D.冲脉、足厥阴经

E.督脉、足厥阴经

答案:C

学员提问:为什么?

解析:治疗痛经实证应该采取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的方法,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痛经止痛;中极为任脉经穴,可通调冲任之气;次?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地机为脾经郄穴,能调理脾经经气而止痛。四穴合用,以行气活血,散寒止痛。故答案选择足太阴经,而不选择足厥阴经。

5、手厥阴经腧穴除主治心、心包、胸、神志病外,还主要用于治疗()

A.胃病

B.肾病

C.肝病

D.胆病

E.脾病

答案:A

学员提问:为什么?

解析:手厥阴心包经主治概要:心、心包、胸、胃病证,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6、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凹陷处的腧穴是()

A.少海

B.郄门

C.曲泽

D.曲池

E.尺泽

答案:C

学员提问:请老师再总结下位于肘横纹上的几个穴位

解析: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少海: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曲泽: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7、在胸部,距前正中线4寸的经脉是()

A.足少阴肾经

B.足阳明胃经

C.手太阴肺经

D.足太阴脾经

E.手厥阴心包经

答案:B

学员提问:其它经脉在正中线的分布?

解析:胸腹部:共4条经

前正中线-任脉

肾经-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2寸,腹部旁开前正中线0.5寸

胃经-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4寸,腹部旁开前正中线2寸

脾经-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6寸,腹部旁开前正中线4寸

【中医基础理论】

五志相胜,思胜( )

A.喜

B.怒

C.悲

D.恐

E.惊

学员提问:怎么联系在一起?

答案与解析:

答案:D。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志 怒 喜 思 忧 恐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思属土,恐属水。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故思胜恐。

【中医诊断学】

恶寒战栗与高热交替发作,发有定时,此为:( )

A.少阳病

B.疟疾

C.热入血室

D.阳明病

E.表寒证

学员提问:怎么不是少阳病?

答案与解析:

答案:B。

少阳病为外感病邪在半表半里所致的证候。以口苦,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多呕,默默不欲食为特征。少阳病或来自太阳;或起病即为少阳病的,乃因气血衰弱,邪气内入,与正气相搏于少阳经所致。有在经、在腑之分。少阳经证为邪气侵入少阳经所表现的证候。多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肋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苔白或薄黄,脉弦。治宜和解少阳,方用小柴胡汤。但少阳病发热无定时,两者可以鉴别。

【中药学】

A.麝香

B.苏合香

C.樟脑

D.石菖蒲

E.冰片

(问题) 治疗痰湿秽浊蒙蔽清窍所致神志昏迷宜首选的药物是( )

学员提问:此题选什么?为什么?

答案与解析:

答案:D。

石菖蒲功效――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志。

可应用于痰蒙清窍,神志昏迷。本品辛开苦燥温通,芳香走窜,不但有开窍醒神之功,且兼具化湿,豁痰,辟秽之效。故擅长治痰湿秽浊之邪蒙蔽清窍所致之神志昏乱。治中风痰迷心窍,神志昏乱、舌强不能语,常与半夏、天南星、橘红等燥湿化痰药合用;若治痰热蒙蔽,高热、神昏谵语者,常与郁金、半夏、竹沥等配伍;治痰热癫痫抽搐,可与枳实、竹茹、黄连等配伍;治癫狂痰热内盛者,可与远志、朱砂、生铁落同用;用治湿浊蒙蔽,头晕,嗜睡,健忘,耳鸣,耳聋等症,又常与茯苓、远志、龙骨等配伍。

【方剂学】

患者李某,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宜选用( )

A.白虎汤

B.黄连解毒汤

C.犀角地黄汤

D.凉膈散

E.清营汤

学员提问:这道题选什么?为什么?

答案与解析:

答案:B。

方名--黄连解毒汤

出处--《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分类--清热剂-清热解毒

组成--黄连(9克)黄芩(6克)黄柏(6克)栀子(9克)

功效--泻火解毒。

主治--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痢,湿热黄疸,外科痈疽疔毒,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本方常用于败血症、脓毒血症、痢疾、肺炎、泌尿系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以及感染性炎症等属热毒为患者。)

【针灸学】

某女,24岁。肘关节肌肉酸痛重着不移2个月,伴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苔白腻,脉濡缓。针灸治疗除主穴外,应加取( )

A.膈俞、血海

B.曲池、尺泽

C.曲池、大椎

D.肾俞、关元

E.足三里、阴陵泉

学员提问:为什么不选B?

答案与解析:

答案:E。

患者关节肌肉酸痛重着,伴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为痹证的表现。“肌肉酸痛重着不移,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苔白腻,脉濡缓”可诊断为着痹(湿痹)。下面你可以复习下痹症的几种配穴。

行痹:疼痛游走无定处——膈俞、血海

痛痹:疼痛剧烈遇寒增——肾俞、关元

着痹:重着不移兼麻木——阴陵泉、足三里

热痹:灼热红肿而疼痛——大椎、曲池

医学教育网校(www.mod66.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