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精选操作试题(四)

基本急救技术

1.血压测定:

测量方法:(肱动脉血压)

1).病人坐位或卧位

2).上臂.心脏.血压计零点三者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3).血压计袖带置于上臂,下缘距肘窝2-3厘米.加压至200左右毫米汞柱左右

4).听诊器置于肘窝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5).慢慢放袖带空气,听到的第一声音为收缩压,声音转弱消失时的刻度为舒张压.

6).记录方式:mm/Hg 或kpa

血压判断:正常值(正常成人)

1)收缩压12-18/kpa 90-120mm/Hg

2)舒张压8-12/kpa60-90mm/Hg

3)脉压差4-5.3/kpa30-40mm/Hg

误差:(正负3-5mm/Hg)

收缩压140mm/Hg以上或舒张压90mm/Hg以上为高血压病.

低于90/60mm/Hg为低血压.

2.吸氧术:鼻导管或鼻塞法

吸氧指征:1)通气不足,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2)弥散功能障碍,如肺广泛纤维化,肺水肿等

3)血流/通气比例失调.

4)其他原因引起的缺氧,如心力衰竭,心机梗死,休克,昏迷及一氧化碳中毒等所致的呼吸困难.

物品准备:氧气装置:气瓶 流量表 扳手.

鼻导管或鼻塞:清洁鼻导管或鼻塞 检查是否通畅

湿化瓶:添上蒸馏水或洁净水

操作方法:1)开启给氧装置:开氧气总开关 开流量表 连接湿化装置 氧气是否通畅

2)放致鼻导管或者鼻塞:导管长度测定(鼻尖至耳垂的1/3长度) 湿润导管前端 清洁鼻腔 轻柔操作,自鼻孔向上向后插入鼻咽腔 无呛嗑后固定

3)调节流量表:轻度缺氧:2L/分 中度:2-4L/分 重度:4-6L/分

4)停氧:取下导管或鼻塞 关闭流量表及总开关 放余气 清洁病人面颊部

注意事项:1)检查及更换导管:检查给氧是否通畅 持续给氧每日更换导管两次,双侧鼻孔交换.

2)及时观察病人;及时清除分泌物 视病情调节氧流量

3)正确放置氧气:避明火 禁吸烟.

3人工呼吸:急救指征:呼吸停止和/或心跳停止 意识丧失

急救准备:1)开放气道: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及其他异物,取下假牙.

举颏,抬颈,向前上方拉下颌骨

舌向外拉出(正确使用舌钳)

2)病人体位:仰卧位,背垫木板(硬板床)或仰卧于地上,松解衣领腰带

3)操作方法:口对口呼吸/仰卧压胸法:

口对口呼吸:(1)一手打开口腔,一手捏鼻,术者深呼吸后对准封闭病人口腔张口吹气.无漏气连续4-5次.至胸廓抬高

仰卧压胸法:双手平放病人胸内部,拇指向内靠胸骨,挤压病人胸部推送隔肌上移.放松压力,隔肌复位.反复操作,每4-5次停一次

呼吸节律:12-16次/分,呼吸与按压比1:15

4.胸外心脏按压:

急救指征:(1)心跳停止(2)和/或呼吸停止(3)意识丧失

急救准备:(1)病人体位:仰窝位背垫木板或板案或仰卧于地上 头便向一侧,松解衣领腰带

(2)医生体位:位于病人胸部右侧,跪式或站式.

操作方法:(1)心外按压:1)按压部位:胸骨体中下1/3交界处;2)按压方法:掌跟重叠,手指不触及胸壁,手臂与胸骨垂直;3)力量适度:胸骨下陷3-5厘米;4)按压与放松比例1:2

(2)按压节律:1)60-80次/分 2)呼吸与心外按压比例1:5 3)小儿按压100次/分

有效指标:① 颈动脉搏动② 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色泽转红③ 原扩大瞳孔缩小④ 有自主呼吸,神志逐渐恢复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