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流行病学特征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人类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占所有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的5~30%,也可引起咽炎和支气管炎。它由口、鼻分泌物经空气传播,引起散发和小流行的呼吸道感染,秋冬季较多,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现在发现在成人中亦非少见。潜伏期7~28天。
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
起初有数天到一周的无症状期,继而乏力、头痛、咽痛、肌肉酸痛,咳嗽明显,为发作性干咳,夜间为重,也可产生脓痰,一般为中等度发热,也可以不发热。可伴有鼻窦和耳部的疼痛。
体征与病人的主诉不成比例。
部分病人咽部和鼓膜充血,颈淋巴结可肿大。少数病例有斑丘疹、红斑或唇疱疹。约在半数病人可闻及干性或湿性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