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单纯性鼻炎是鼻粘膜由于局部性、全身性或环境性因素所致的可逆性炎症。主要病理改变为鼻粘膜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粘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血管和腺体周围有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粘液腺功能活跃,分泌物增多。主要症状表现为鼻塞流涕 医学教育网整理。
概述:
慢性单纯性鼻炎(耳鼻喉科)是鼻粘膜由于局部性、全身性或环境性因素所致的可逆性炎症。主要病理改变为鼻粘膜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粘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血管和腺体周围有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粘液腺功能活跃,分泌物增多。主要症状表现为鼻塞流涕。
分类:
慢性单纯性鼻炎
鼻粘膜肿胀,表面光滑、湿润,一般呈暗红色。鼻甲粘膜柔软而富有弹性,探针轻压可现凹陷,但移开探针则凹陷很快复原,特别在下鼻甲为明显。若用1~2%麻黄素液作鼻粘膜收缩,则鼻甲迅速缩小。总鼻道或下鼻道有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慢性肥厚性鼻炎
(1)下鼻甲明显肥大,或下鼻甲与中鼻甲均肥大,常致鼻腔堵塞。鼻腔底部或下鼻道有粘液性或粘脓性分泌物。
(2)粘膜肿胀,呈粉红色或紫红色,表面不平,或呈结节状或桑椹状,尤以下鼻甲前端及其游离缘为明显。探针轻压凹陷不明显,触之有硬实感。
(3)局部用血管收缩剂后粘膜收缩不明显。治疗原则消炎消肿,通气引流和尽量维护鼻粘膜的生理功能,同时要注意对病因的处理。
症状表现:
1.间歇性、交替性鼻塞,常伴有头痛、头昏、嗅觉减退,说话可呈闭塞性鼻音。2.鼻涕增多,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3.鼻粘膜呈暗红色,下甲肿胀表面光滑有弹性。总鼻道或下鼻道有粘稠分泌物。
诊断依据:
1.有急性鼻炎反复发作史,邻近病源感染,全身慢性疾病或长期化学、物理性刺激史。2.表现有间歇性交替性鼻塞,少许粘液性或粘液脓性鼻涕,头痛,嗅觉减退。3.鼻腔粘膜充血,双下甲肿大、表面光滑湿润、多呈暗红色,触之柔软而有弹性。4.肿胀的鼻粘膜对血管收缩剂反应敏感。
治疗:
治疗原则1.病因治疗。2.局部应用血管收缩剂以改善症状。3.下鼻甲封闭或注射硬化剂治疗。
用药原则1.轻症者以局部治疗为主。2.病史长症状重者,局部治疗辅予多种维生素、抗组胺药及中药。3.病情顽固者,0.5%普鲁卡因封闭、5%鱼肝油酸钠下甲注射或手术治疗。
预防常识:
慢性单纯性鼻炎是可逆性疾病,多数病人经局部或全身治疗均获痊愈。部分病情顽固,鼻塞较重或有鼻内畸形者,手术治疗可获得理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