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VMC)是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心肌急性或慢性炎性变,造成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炎性改变,可伴有心包炎或心内膜炎症表现。少数患儿可发生心衰,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二、病因
目前已证实能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多种,其中以微小RNA病毒对心肌有亲嗜性,特别是柯萨奇B组病毒是人类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原,国内外近年调查认为柯萨奇B3、B4病毒引起的心肌炎最多见。其次轮状病毒。
三、发病机理
1.病毒侵犯心肌
2.细胞毒T淋巴细胞致损心肌细胞
3.自身免疫对肌细胞的损伤:在VMC患儿的血清中检测到一类对心脏有反应的抗体,称心脏反应性抗体(HRB)。
4.脂质过氧化物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在观察CVB3小鼠感染模型发现病毒感染小鼠心肌细胞溶解过程中细胞内外的LPO的均明显增多,加入VitC清除LPO后,心肌细胞死亡百分比明显下降,说明LPO在心肌损伤中所起的作用。
1991年Lieberman将心肌炎分为
爆发型:前驱症状轻,心肌炎症、坏死广泛,心功能不全症状重,进展快,死亡率高。
急性型
慢性活动性
慢性持续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