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肠炎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肠炎是由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 ETEC)引起的腹泻,为发展中国家婴儿腹泻的重要原因,也是"旅游者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
主要血清型有O6、O8、O15、O25、O27、O42、O63、O87、O148、O159等。 ETEC通过产生耐热和不耐热两种肠毒素,主要引起小肠分泌而无组织损伤(分泌性腹泻)。我国 1982年首次发现本病。
潜伏期非常短,数小时至1天。
临床表现:有腹痛、恶心、寒颤、头疼、肌痛,很少发热。病重者可呈霍乱样脱水,酸中毒直至病亡。成人发病较小儿严重,且持续时间长。
治疗以支持疗法和液体疗法为主,重者可投以喹诺酮类药物,或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