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核是继发于全身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其中最主要的是肾结核。在泌尿系结核中肾结核是最为常见、最先发生,以后由肾脏蔓延至整个泌尿系统。
肾结核多发于20~40岁青壮年人,男性比女性多一倍左右。儿童和老人较少见,儿童大部分在10岁以上,婴幼儿常为粟粒结核的一部分。90%为单侧。
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如下:
1.慢性膀胱刺激症状
约75%~85%的病人有此症状,是肾结核最常见最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最早出现尿频,随着病情延长,尿频加重,甚至尿急、尿痛。这是由于结核性膀胱炎症所致。当膀胱挛缩时,尿频更甚,每日可达数十次,甚至呈淋漓状尿失禁。
2.血尿和脓尿
常在尿频后出现血尿,多为终末血尿,是膀胱三角区结核性溃疡所致,可以是肉眼或镜下血尿。此外还可见尿液混浊,或呈洗米水样,并含碎屑或絮状物,镜下可见大量脓细胞。
3.腰痛
肾结核一般无明显腰痛,当结核影响到肾包膜和继发感染时,或输尿管被血块消瘦、发热、盗汗、贫血、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双肾结核或一侧肾结核合并对侧严重肾积水时,可出现慢性肾衰竭症状,如水肿、贫血、恶病质、恶心、呕吐、少尿或无尿等。
治疗措施
肾结核继发于全身性结核病,因此在治疗上必须重视全身治疗并结合局部病变情况全面考虑,才能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1.全身治疗
全身治疗包括适当的休息和医疗体育活动以及充分的营养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包括肾结核以外的全身其他结核病灶的治疗措施)。
2.药物治疗
由于肾结核局部病变的范围和破坏的程度有很大差别,因此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在各个病例亦有所不同。在链霉素等抗结核药发现之前,临床上一旦肾结核之诊断确立,其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肾切除。在40年代以后,链霉素、对氨柳酸相继问世,很多临床肾结核病例单用药物治疗可以得到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