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资料: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

一、少尿期

1、大多数在先驱症状12-24小时后开始出现少尿(每日尿量5

0-400ml)或无尿。一般持续2-4周。

2、可有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呃逆、头昏、头痛、烦躁不安、贫血、出血倾向、呼吸深而快、甚至昏迷、抽搐。

3、代谢产物的蓄积:血尿素氮、肌酐等升高。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4、电解质紊乱:可有高血钾、低血钠、高血镁、高血磷、低血钙等。尤其是高钾血症。严重者可导致心跳骤停。5、水平衡失调,易产生过多的水潴溜;严重者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或脑水肿。

6、易继发呼吸系统及尿路感染。

二、多尿期

少尿期后尿量逐渐增加,当每日尿量超过500ml时,即进入多尿期。此后,尿量逐日成倍增加,最高尿量每日3000-6000ml,甚至可达到 10000ml以上。在多尿期初始,尿量虽增多,但肾脏清除率仍低,体内代谢产物的蓄积仍存在。约4-5天后,血尿素氮、肌酐等随尿量增多而逐渐下降,尿毒症症状也随之好转。钾、钠、氯等电解质从尿中大量排出可导致电解质紊乱或脱水,应注意少尿期的高峰阶段可能转变为低钾血症。此期持续1-3周。

三、恢复期

尿量逐渐恢复正常,3-12个月肾功能逐渐复原,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只有少数患者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诊断与急慢性肾衰竭的鉴别诊断

1.ARF是由各种原因使两肾排泄功能在短期内迅速减退,血肌酐平均每日增加≥44.2umol/L.

2.进一步确定为是少尿型、非少尿型,还是高分解型。

3.注意以下两点:①应用利尿剂后可使尿钠排出增多,故此时不可依靠尿钠排出量及钠排泄分数作为诊断依据;②有蛋白尿或糖尿者及应用甘露醇、右旋糖酐或造影剂后,均可使尿比重及尿渗透压升高,故不应作为诊断依据。

4.排除慢性肾衰竭①B超测量肾脏大小:B超肾脏不小,肾实质厚度不薄支持急性肾衰竭。②指甲肌酐测定:指甲肌酐代表病人血清中3个月以前的血肌酐水平,因此如果指甲肌酐正常也支持急性肾衰竭的诊断。

5.金标准:肾活检病理诊断尽早施行急诊肾活检以明确诊断。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