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关于尿脱落细胞的分级标准的内容,以供各位考生学习参考,希望对考生掌握基础知识有所帮助。
尿脱落细胞学分级标准(巴氏分级国际标准)
Ⅰ级:未发现异型细胞。
Ⅱ级:细胞有异型性,但无恶性证据。
Ⅲ级:具有可疑的恶性细胞,但不能确定。
Ⅳ级:具有较明显的恶性细胞。
Ⅴ级:具有肯定的恶性细胞。
注: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少疏漏,在Ⅱ级与Ⅲ级间增加一档Ⅱ~Ⅲ级,标准是涂片内有非典型细胞或异常细胞,且出现频率在10%以上。
按巴氏分级标准
Ⅰ级:细胞少,无不典型。
Ⅰ~Ⅱ级:有细胞,属非肿瘤的良性病理情况。
Ⅱ级:细胞不典型,但结构良好。
Ⅲ级:有可疑恶性细胞(细胞很不典型,但不能确诊为癌)。
Ⅳ级:高度怀疑癌或癌特征。
Ⅴ级:癌。
巴氏结果判断
Ⅰ级:未见异常细胞。
Ⅱ级:发现异常细胞,但均为良性。
Ⅲ级:发现可疑恶性细胞。(1)性质不明细胞。(2)细胞形态明显异常,难于肯定其良、恶性,需要近期复查核实。(3)未分化或退化的可疑恶性细胞与恶性裸核。
Ⅳ级:发现待证实的癌细胞(高度可疑的恶性细胞),具有恶性特征但不够典型;或更典型但数目太少,需要复核,例如高度可疑的未分化或退化癌细胞,或少数低分化癌细胞。
Ⅴ级:发现癌细胞,其恶性特征明显或数目较多,可作互相比较以确定为恶性者,例如高分化的鳞癌或腺癌细胞;成群未分化或低分化癌细胞。
化验单:巴氏分级法及TBS分类
巴氏I级:完全正常。
巴氏II级:多见于绝经后或育龄伴有宫颈炎症者,指个别细胞核异质明显,但不支持恶性。
巴氏III级:可疑癌,需马上做进一步确诊,大约有10%的几率向癌症发展。
巴氏IV级:重度可疑癌,全面检查。
巴氏V级:确定癌。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意义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膀胱癌诊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包括诊断尿路上皮癌、监测复发、监测高危人群、肿瘤或癌前病变4潜在生物学行为的预测等。该检查的特异性很高,但敏感性与膀胱癌的分级有关,原位癌及低分化癌的阳性率较高。
膀胱在有炎症、结石等病变时,特别是在有肿瘤时,会有细胞脱落下来,随尿液排出体外。收集病人的尿液沉渣,对脱落细胞进行涂片、染色和显微观察,可以发现异常的细胞,为膀胱肿瘤的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膀胱癌的尿细胞学特点为:①尿内脱落细胞数量增多;②尿内常有红细胞、多形核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以及坏死组织存在;③涂片内可见多种形态的恶性肿瘤细胞,表现为细胞核增大,核染色粗深,细胞的核浆比例失调以及细胞的异型性增加等。
对膀胱的脱落细胞除可作常规染色外,还可以进行吖啶橙染色。肿瘤细胞以吖啶橙荧光素浸染,荧光显微镜观察,能显示出细胞内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量变图像,亦能显示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助于判断肿瘤细胞及其活力状态。
尿脱落细胞检查标本的收集可以是清晨的第一次尿液,也有人主张采用清晨第二次的尿液,认为这时的尿液比较新鲜,且经过活动后会有更多的脱落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