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伦理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等恶性肿瘤最为有效的方法。在整个移植期间,护理工作极为重要,直接决定着移植成败的关键。随着护理观念的更新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伦理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护理伦理学是以一般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研究护理学在为患者服务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的科学。我科自2008年5月~2010年5月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来,应用护理伦理学原则贯彻在护士的整个护理实践当中,护士做每一项服务和操作都遵循道德伦理的准则。现将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82例病人中,男47例,女35例;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53岁,平均35岁。其中急性白血病39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3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淋巴瘤5例;移植方法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8例,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60例,异体外周血干细胞加骨髓混合移植14例。

2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特点

2.1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特点 患者在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需常规进行中心静脉插管放置导管,以保证大剂量化疗药物安全、准确、及时输入体内以及干细胞在短时间内输入体内和完成胃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的顺利进行。患者预处理期和移植期住无菌层流室4~6周,预处理治疗方案为环磷酰胺(CTX)+TBI(全身一次性照射)或CTX+马利兰(Bu),方案中使用大剂量化疗或放疗而造成的毒性反应,出现较重的生理反应,尤其是消化道反应,如口腔炎、食管炎、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和出现如骨髓抑制、脱水、败血症、出血、脏器功能损害等各种移植相关并发症,患者还要接受许多药物治疗,如生长因子、免疫抑制剂、抗过敏药物、抗真菌药物、抗生素等治疗。

2.2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点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大多了解自己的病情,对移植治疗心理很复杂,希望治愈的心情以及恐惧操作时的痛苦等,心理处于兴奋、焦虑、紧张、担忧和恐惧状态。初进层流室患者突然与外界隔离,易产生孤独感及焦虑情绪。从预处理开始到造血干细胞植入前,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在骨髓空虚期出现了高热、口腔溃疡、出血、腹泻、乏力等不良反应,患者进入恐惧与猜疑期,甚至因担心移植失败,预后差,移植后生活质量下降,表现为烦躁不安、茫然、悲伤,患者对自我能力表示怀疑,产生退缩和依赖心理。

3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护理伦理素质要求

3.1具有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护理 道德品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必将承受身体上的改变和精神上的压力。预处理期和移植期给患者的身体造成重创所产生的不适以及带来的各种并发症,都把自己的生命寄希望于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必须意识到自己应该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高度负责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主动、热情、发自内心为患者服务,以真挚的情感激发患者战胜病魔,赢得移植成功的信心。

3.2具备精通干细胞移植的专科护理 理论和精湛的护理技术在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由于其护理技术操作及理论都不同于其他各科,进行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需要广泛而复杂的护理工作,既需要保护环境又要合理安排各种治疗,仔细地观察药物副作用和并发症,此外,还要严格营养调控,加强社会心理和生活支持。因此,干细胞移植的护士要熟悉层流无菌病房的管理和维护,干细胞移植各种相关并发症的临床表现、防治原则和护理要点,熟练使用各种监测和抢救仪器外,还应熟悉各种药品作用和副作用,熟记各种化验数据和临床意义,能把娴熟的技术运用于实践。

3.3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护理 观察是护士履行高度护理责任感的重要手段。敏锐的感知能力是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密切,也最易观察到患者本身不一定能够感觉到的许多客观的病征。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利用与患者接触的一切机会,一丝不苟地做好观察工作,准确无误地把患者的病情变化反馈给医生,及时给予正确处理。

3.4具有慎独精神 “慎独”是一种道德修养,对护士来说尤为重要,更具有特殊意义。护士要严格遵守护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精心细致一丝不苟的护理患者,准确无误地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夜班护士必须以自己的道德信念和自觉性,定时地主动巡视病房,及时地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救治。

3.5制订科学的层流 无菌病房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工作流程层流无菌病房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接受治疗及居住生活和康复的场所,单元内管理的好坏和执行工作流程的规范与否,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密切相关,也是完成治疗及护理的重要保证。管理内容包括层流病房环境管理、物品消毒管理、人员出入层流病房管理、净化空调系统管理及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等。工作流程包括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流程、输液流程、配药流程、发药流程、人员和物品出入层流室流程、无菌餐配制流程等。

4护理对策

4.1营造舒适、温馨、方便的环境,享受亲情关怀物品摆放按患者的习惯,常用物放在患者易取处。保持床单位干净整洁,及时清理废弃物和排泄物,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环境。患者没有家属陪护,缺乏自由空间,有孤独感和无用感。层流无菌病房配置有液晶电视娱乐,安装电话(子母机配套)供家属与患者一对一的对讲,可视的电动遥控探视窗帘。鼓励患者看电视、听音乐,通过对讲系统多与家属沟通联系,感受亲人的关心和鼓励,增加患者与外界的交流,解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树立信心。

4.2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整个移植期间患者自身完整性受损,随着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患者的身体日益衰弱,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性增强,护士应帮助病人理智地认识、对待疾病,向患者说明治疗的目的和意义,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合理运用沟通技巧,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怀与鼓励,宽容与理解,热情周到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减轻躯体病痛,并能不遗余力地满足他们的需要,哪怕是极其细微的小事,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生理、心理状态。

4.3注意细节护理,提供优质服务合理安排各项治疗和护理,集中护理时间,避免影响患者休息。患者有时由于极度乏力和虚弱,清洁意识减退,自理能力下降,护理人员认真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协助患者做好进食后、睡前的口腔护理,大便后的肛周清洗和坐浴,早、晚间的洗漱和擦浴,保持全身皮肤、黏膜的清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耐心、细致观察患者的病情,如生命体征、尿量、尿色,准确记录每日出入量,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对患者的护理要精心周到,增强无菌观念,严格消毒制度、查对制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操作迅速干练,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4.4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造血干细胞移植所需的技术难度较大,涉及面广,设备特殊,且患者骨髓功能破坏,免疫功能低,感染风险高,因此对护理工作要求较高,不但要熟练掌握多项特殊操作,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还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工作要紧跟学科发展前沿,护理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学习新业务、新知识,把握专科特点和规律,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加强操作技能训练,提高观察病情能力、解决护理问题能力;以扎实的理论,精湛的技术,高尚的伦理道德,为患者服务,达到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促进患者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5体会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由于大剂量放疗及化疗,对身体造成的重创产生的不适,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长时间与外界隔离,都将导致患者在层流病房治疗期间产生身心痛苦,影响患者的康复。随着护理观念的更新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应用护理伦理学原则贯彻在护士的整个护理实践当中,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注意细节护理,优化工作流程,强化人员培训,加强专科护理,为患者提供主动、细心、耐心、优质服务,构建和谐医、护、患关系,让患者生理、心理达到最佳状态,获得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从而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