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健康管理中饮食护理的体会

摘要】糖尿病的治疗中有70%~80%的问题与饮食控制的好坏有关,尤其对一些肥胖、老年患者或轻症与无症状的病例,饮食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在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维持健康和劳动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饮食护理的关键是合理评估确定食谱,因人而异灵活掌握,积极督导保证实施。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护理体会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综合征,其中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WHO报告,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病率增长速度(200%)超过发达国家(45%),患病率占前3位的国家为印度、中国和美国,中国患者总数超过美国和欧洲的总和。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将达3亿人,而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到4000万,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糖尿病的病因可能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带来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生活模式由原来的植物型向动物型转变,加上糖尿病知识以及健康生活理念不能普及,都对中国糖尿病防治能力,糖尿病教育及相关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有70%~80%的问题与饮食控制的好坏有关,尤其对一些肥胖、老年患者或轻症与无症状的病例,饮食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在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维持健康和劳动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护理至关重要。饮食护理要掌握下面几个要素。

1相关知识的掌握与了解

糖尿病的特点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胰岛素抵抗)或两者兼而有之,护理人员必须知道什么是糖尿病,正常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糖尿病的症状、体征、分类、诊断标准、药物治疗的种类、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并发症的处理。

2饮食护理与心理疏导

血糖控制虽与药物治疗有一定关系,但饮食调控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方法,是控制血糖和减轻症状的重要途径。糖尿病治疗强调早期、长期、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体化,其目标是:在给患者以足够而且均衡的营养的基础上,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纠正代谢紊乱,尽可能地减少胰岛β-细胞的负担,消除糖尿病的症状,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维持良好的健康和活动能力,与正常人一样享受高质量的生活。通过对饮食结构的调整达到辅助加强治疗效果,减轻糖尿病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

由于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又缺乏医学知识,加之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孤独、焦虑、抑郁悲观、失望、恐惧心理,甚至产生厌世心理,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但要做到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同时也要关注患者心理,引导患者走出误区,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现实,配合护理和治疗。同时鼓励家属共同参与,使他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总热量的计算与安排

3.1饮食适量每日热量计算,按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查表或计算理想体重[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然后参照理想体重和活动强度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成年人休息者每日每千克标准体重予热量105~125kJ(25~30kcal);轻体力劳动者125~146kJ(30~35kcal);中体力劳动者146~167kJ(35~40kcal);重体力劳动者167kJ(40kcal以上)。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或有消耗性疾病者应酌情增加,肥胖者酌减,使患者体重恢复至理想体重的±5%左右。

3.2营养均衡

3.2.1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分配

饮食中蛋白质含量成人按每日每千克标准体重0.8~1.2g计算,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者或有消耗性疾病者可增至每日每千克体重1.2~1.5g,每日摄取的蛋白质中动物蛋白应占总量的1/3以保证必需氨基酸的供给;脂肪每日每千克标准体重0.6~1.0g,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忌食动物脂肪以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其量应少于总热量10%,肥胖者予以低脂饮食(<40g/d);其余为碳水化合物。按上述计算蛋白质量约占总热量的12%~15%,脂肪约占30%,碳水化合物约占50%~60%.目前WHO和IDF主张,在总热量限制的前提下,适当放宽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可占总热量的55%~65%。

3.2.2其他营养成分的分配

少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如肝、脑、肾等动物内脏类及鱼子、虾卵、蚬肉、蛋黄等,胆固醇的摄入量应低于每日300mg.饮食中应增加纤维含量,每日饮食中纤维素含量不宜少于40g.纤维素可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同时可延缓食物的消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病情控制较差者要注意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补充。

3.3三餐分配

按食物成分表将上述热量折算为食谱,三餐分配一般为1/5、2/5、2/5或1/3、1/3、1/3,也可按4餐分别为1/7、2/7、2/7、2/7,饮食内容要搭配均匀,每餐均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且要定时定量,这样有利于减缓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胰岛素的释放。

3.4其他分配法

3.4.1食品交换法

日本糖尿病协会推崇,本法将食品分为谷类、奶类、肉类、脂肪、水果和蔬菜共六类,以每80kcal热量为一个单位,如谷类大米25g、生面条30g、绿(赤)豆25g各为一个单位;奶类淡牛奶110ml、奶粉15g、豆浆200ml各为一个单位;肉类瘦猪肉25g、瘦牛肉50g、鸡蛋55g、鲍鱼50g各为一个单位;脂肪类豆油9g、花生米15g各为一个单位;水果类苹果200g、西瓜750g各为一个单位;蔬菜类菠菜500~750g、萝卜350g各为一个单位。每类食品中等值食品可互换,营养值基本相等。患者可根据不同热量交换份内容制定食谱。

3.4.2新型食疗法

(1)根据患者的身高、实际体重从“体重范围表”中查出体重范围。(2)根据患者1天的具体活动量从“活动强度表”中查出活动强度。(3)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范围、活动强度、年龄、性别、气温从“饮食型号表”中查出饮食型号。(4)根据饮食型号查出3天中每天的具体食谱。(5)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将患者的食谱的3餐量通过“食物交换表”进行互换,制订出因人而异的3天的详细食谱。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食谱,要求患者定时、定量按食谱进餐,每天进餐前后,护士检查患者的饮食及进食情况。

3.5饮食宜忌

患者应禁酒,严格限制单糖和双糖,适当限制钠盐的摄入,食物宜粗不宜精,三餐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食物多样化,戒烟、忌酒,低盐、低脂肪膳食。多食蔬菜水果和薯类、豆类、牛奶;适量鱼、禽、蛋、瘦肉;少食肥肉和油炸食品。科学烹饪,避免用大量调料和油;烹饪方法以蒸、煮、炒、焖为主,清淡为宜。因进食食盐后,会激活体内淀粉酶的活性,加快淀粉的消化,从而加速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直接影响血浆葡萄糖的浓度,一般控制钠盐2~2.5g为宜。

4制订食谱与避免误区

食谱的制订要灵活,让患者享受接近正常人的饮食食谱,这样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持久性。英国最大的糖尿病组织DiabetesUK,发表了新的营养指南,以利于护理专业人员为糖尿病患者提供饮食建议。与以前的指南明显不同的是该指南包括了:(1)有关增加食用蔗糖方面的内容;(2)碳水化合物及不饱和脂肪酸的能量比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3)在食物选择上更简易化,符合普通人群的饮食习惯;(4)介绍了营养管理的多种方法,可根据不同个体的需要采用不同的饮食调节模式。这就告诫医务工作者,糖尿病患者的食谱制定要因人而异、量体裁衣,不能一味限制,要防止走入误区:(1)饮食控制不等于饥饿疗法。(2)限制主食不等于不吃主食。若碳水化合物不按50%~60%的比例摄入,可能导致脂肪的过度分解,出现酮症,甚至发生酸中毒。因此,糖尿病患者的主食量一般不宜少于150~200g.(3)多吃粗粮不等于不限制粗粮。糖尿病饮食首先是平衡膳食,各种营养素之间需保持一定的比例。(4)不能吃甜食。糖尿病患者主要不能吃含蔗糖和葡萄糖的食物,对于用蛋白糖、木糖醇、阿斯巴甜等制作的食品是可以摄入的。(5)限制脂肪不等于素食。如果肉食品摄入减少,势必使机体蛋白质不足,易导致患者抵抗力降低,更易发生感染。缺少肉食品的食谱,由于没有脂肪的饱腹感,患者极易饥饿,这样不易坚持饮食治疗。(6)坚果类含糖量低。瓜子、花生含糖低,但含脂肪高,100g花生所含的热量相当于200g馒头。而脂肪在体内可变成糖。(7)水果含糖量高。水果的甜味主要由果糖来决定,但果糖的代谢不需要胰岛素。如果餐后血糖低于10mmol/L,可以摄入一些水果。吃水果最好在两餐之间加餐用,既不至于血糖太高,又能防止低血糖发生。

5饮食管理与健康评估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也要与国际接轨,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护理学科,其核心是运用现有最新最好的科学证据为患者提供服务。现各国对糖尿病护理的工作重点,已从单纯地“对糖的控制”,转移到现代的循证护理,即对糖尿病患者的整体护理上。糖尿病的饮食护理也是如此,患者入院后,护士收集资料,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然后根据循证护理的三个要素:慎重、准确、明确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根据护士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病情,三者结合,制订完整的护理方案,并在临床实践中实施,收到良好的效果。

饮食的管理也要与成效相符,即管理得当与否视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而定。生命质量这一概念在糖尿病中应用的很广,它在糖尿病病情和疗效评估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生命质量包括身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内容,是主观的评价指标,需建立在一定的文化价值体系之上。具体是指:在护理评估中应用生命质量量表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价,明确患者的生命质量有无下降、下降的程度、以哪个维度的下降程度最为严重,从而提校校搜集整理示护理干预的重点,指导护理实践。借助生命质量(qualityoflife,QOL)的概念,可以获得来自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对病情和治疗效果可以进行全面的评估。通过生命质量的测量全面评估了患者的病情以后,就可以做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指导护理措施。

总之,糖尿病给患者身心及家庭带来了痛苦和磨难,饮食控制又是很重要的中间环节,而护士作为医生的得力伙伴与患者的知心朋友,在支持糖尿病专科医生工作,指导和帮助患者预防、控制糖尿病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糖耐量受损者——糖尿病患者后备军的大量存在预示着糖尿病流行的趋势远未结束,这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如何根据糖尿病的类型和患者的年龄体质等,提供合理有效的护理,以满足患者需要方面尚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但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护理工作的不懈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在糖尿病的饮食调配、因人制宜及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进展。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