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糖尿病
对我院2006~2007年住院的60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检测有缺血性ST段改变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分析糖尿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生阵次、分布时间及与身心活动、心率、病程的关系,探讨糖尿病SMI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预防及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2)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126mg/dl);(3)OGTT实验中,2h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其中(1)或(2)需再测1次,予以证实,诊断才能成立。入选时无糖尿病性酮症和(或)高渗状态,无感染和原发性肝、肾疾病。按年龄分为两组,A组(≥60岁)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最大81岁,平均(66.7±5.1)岁,病程3.5~113,平均(11.5±4.7)年;B组(0.05)。
1.2方法
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标准[2]: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J点后0.08s)≥0.1mV;每次发作时间持续1min;2次发作时间≥1min;患者无症状表现。受试者详细记录24h活动、睡眠及胸痛或心绞痛症状,将动态心电图报告对照患者的记录日志进行分析,无心绞痛和无相关症状为SMI.排除体位的改变,基线不稳所致误差及其他疾病(左束支传导阻滞、肥厚性心肌病、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医学统计学软件处理。
2结果
2.1两组SMI的检出率
60例患者中共检出SMI52例,占86.7%,其中老年组28例,占本组的93.3%;老年前期组24例,占本组的80%.每例最少1阵次,最多67阵次,每次最少持续1min,最长持续5min.
2.2两组SMI的发生阵次
老年组30例患者共计发生缺血性ST段改变330阵次,发生SMI298阵次,占90.33%;老年前期组30例患者共计发生缺血性ST段改变261阵次,发生SMI205阵次,占78.54%.
2.3两组患者发生时间、活动及与心率的关系3.1糖尿病SMI与胸痛的关系及护理
糖尿病患者出现无痛性心肌缺血和心绞痛表现的ST段压低[3],可能与疼痛调节及感受类型发生变化,痛阈升高及感觉神经病变等表明糖尿病患者有神经病变,使之感知疼痛的能力下降[4],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能把胸痛作为心肌缺血的唯一指标,尤其对糖尿病伴有急性校校搜集整理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ST段连续性监护,及时发现ST段的演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吸氧,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减少不良刺激,反复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获得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3.2糖尿病SMI与血糖的关系及护理
本组曾有3例院外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患者,无典型胸痛症状,入院时血糖浓度高达20mmol/L,因合并心肌梗死,常使用短效胰岛素,应严格监测血糖变化,并注意观察有无心脏供血重新分布现象,造成继发性低血糖,以防因低血糖引起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肌更大面积的梗死而加重心脏损害[4]。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患者有无胃部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呼吸困难、冷汗、牙痛等症状,并及时监测血糖和常规心电图检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3.3糖尿病SMI与发作时间的关系及护理
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SMI与糖尿病SMI发作时间上无明显差异,心肌缺血发作高峰时间为上午6~12时。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作具有清晨骤发现象,并认为其发生机制与心肌氧需量在清晨明显增加有关,此种氧需量的增加与血压、心率乃至心肌收缩力在清晨增加有关[5],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对糖尿病心肌缺血患者,应加强这段时间的护理和巡视,注意这段时间内起居、体位、进餐、排便而发生的心率、血压及心电图变化,并做好记录,以便准确掌握病情。
3.4糖尿病SMI患者与活动的关系及护理
75%的SMI是在活动时发生,与散步、上下楼梯以及情绪激动、排便、失眠有关,证实在冠脉病变的基础上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是引起SMI的主要原因[6],故护士应密切注意并帮助患者,如嘱咐其排便时不要过分用力,便秘患者给予缓泻剂,尽量去除其情绪激动的诱因,适当的体力活动可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告知患者出现下列情况应停止活动:休息时心率≥100次/min,或有头晕、气促、心悸等症状。定期组织患者培训,进行知识讲座、互相交流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营养、戒烟、合理锻炼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这样才能预防心肌缺血的加重和心脏突发事件的发生。
3.5糖尿病SMI与饮食的关系及护理
体内外动物实验证实,高血糖环境能直接导致正常心肌细胞发生糖尿病心肌病变,引起心脏舒张期延长以及收缩力下降[7].控制饮食也是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的重要措施,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应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教会患者和家属尿糖的监测方法及结果判断,并掌握饮食治疗的方法,使用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教会他们选择部位和注射方法,并交代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进餐时间与注射时间相配合,特别强调患者的饮食控制、血糖控制,有效地预防冠心病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97.
2王斌,郭继鸿.运动实验和动态心电图缺血性S-T改变的诊断与评价.临床心电学杂志,2001,10(3):131.
3余强.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国外医学.心血管分册,1995,22(5):262.
4关青,李中言.隐匿性心肌缺血病人心电监护的临床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1):2.
5胡得群.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阈值周期变化.临床心血管杂志,2003,19(1):552.
6郭志年,姚庆阳。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昼夜规律。心电学杂志,1995,14(2):85.
7SusanneTR,MartinLW.DiabeticCardiomyopathy.CurrTreatOptionsCardiovascMed,2001,3(6):481-492.